-
-
近年來,樂山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以服務“三農”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全市農村產業發展技術需求,不斷培育壯大科技特派員隊伍,組織特派員深入到農業生產第一線,開展技術服務和成果轉化運用,為樂山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技術支撐。
抓示范促發展 樂山科技特派團支撐鄉村振興發展
-
-
9月24日,湖南省永州市召開2022年省派駐永州科技特派員和“三區”科技人才集中培訓會。100多名省派科技專家齊聚永州,交流服務鄉村振興工作經驗,并分赴當地各縣市區深入農業種植基地、加工生產車間,開展實用技術指導服務,助力當地鄉村振興。
湖南永州:百名科技專家下鄉 助力鄉村振興
-
-
2018年,具有農業專業背景的鄉鎮干部楊少東被縣科技局選派到通渭縣樂百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擔任科技特派員。
科技特派員楊少東:助力小雜糧上演“變形記”
-
-
近日,福建省泉州市出臺《關于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服務鄉村振興和助力產業轉型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進一步落實利益共享機制,探索“建立收入備案、完善運營補助”等利益共同體發展模式,加快打造具有泉州特色的科特派制度。
福建泉州探索科特派新機制:讓“金帽子”變成“金飯碗”
-
-
為最大程度減輕旱災損失,恩施州科技局動員全州科技特派員主動作為,一大批科技特派員奔波在一線,為抗旱保產提供技術支撐。
抗旱減災 湖北科特派在行動
-
-
近年來,川農大選派現代畜牧業、糧油產業、特色果蔬產業等行業科技特派員600多人次、科技下鄉萬里行專家277名扎根基層,形成對口幫扶科技特派員、產業科技特派員、項目科技特派員等不同類型的科技特派員服務團隊260支。這些科技特派員主動作為,敢于創新,聚焦農村產業發展,突出人才科技優勢,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鄉村振興按下了加速鍵。
讓“產業興”“百姓富” 這所高校譜寫出科特派助農新篇章
-
-
七月以來,重慶市持續高溫干旱,日前重慶已將水旱災害防御升級為Ⅲ級應急響應。為應對高溫伏旱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重慶市多個部門通過多舉措保障供水水源,適時實施人工降水作業等應對高溫伏旱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一大批科技特派員也奔波在一線,為抗旱保產提供技術支撐。
迎戰“烤”驗 重慶科技特派員送技術到田間
-
-
車間機器轟鳴,設備有序運轉……剛入秋,記者就來到了甘肅隴原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廠房內正在生產沙棘等系列凝膠膠糖果產品和規模較大的保健食品,科技特派員孫耀忠正在實驗室指導工人運用新技術開發的新產品。
當科技特派員找到了科研成果轉化的“試驗田”
-
-
為進一步強化人才支撐助推企業創新發展,8月12日,筆者從四川廣元市科技局獲悉,該局聯合多家單位已聯合印發《廣元市高新技術企業科技特派員管理辦法(試行)》,向廣元市高新技術企業和擬培育高新技術企業選派科技特派員,開展科技上門服務。
四川廣元首次選派高新技術企業科技特派員“穩企、暖企、助企”
-
-
近年來,在恩施廣袤的田野上,1081名科技特派員走村入戶進企業,指導春耕秋收、提供咨詢幫助。他們把論文寫在恩施大地,把科技送到田間地頭,是農民心中的“田專家”“把脈人”,更是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征程中的“引路人”。
湖北恩施:千名科特派為鄉村振興“加速度”
-
-
在全省率先從各類金融機構中遴選一批金融科特派,推動科技金融服務鏈條前移,打通科技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設立“科特貸”風險分擔資金池,開展“科特貸”貼息工作,支持金融機構推出各具特色“科特貸”等金融產品……日前,福建省三明市相繼出臺《三明市金融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方案(試行)》、《三明市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貸款及貼息方案(試行)》。
福建三明:為科特派創新創業插上“金融翅膀”
-
-
進入夏季,充足的光照和雨水使得甘肅省通渭縣雞川鎮的蘋果長勢良好,科技特派員沈前偉穿梭在蘋果園里,指導果農開展田間管理。再過一個月,她發明的蘋果采摘裝置就又要配上用場了。
科技特派員沈前偉:“摘”致富果 “種”幸福苗
-
-
根據平谷大桃的特點,王云提出“跳出鮮桃說桃”的創新理念,另辟蹊徑打造以大桃為食材的鄉村味道“御桃文化宴”,旨在用烹飪手段提升大桃附加值,打造大桃飲食新時尚。之前國內以水果食材成立“文化宴”的沒有先例。到國家圖書館查閱資料,聯系故宮博物院清代飲食專家,求教業內德高望重的老師傅,結合自己掌握的食品加工知識,王云以鮮桃作為烹飪食材,讓煎炒烹炸與大桃鮮香脆甜有機結合,與團隊反復試驗,終于研發出近百道菜品,包括飲品(冷熱)、冷食、冷菜、熱菜、宮廷小吃、預制菜等。
科技特派員利用科技烹飪鄉村味道
-
-
七月的隴原大地已是綠樹成蔭、瓜果飄香。走進甘肅省定西市三牛農機制造有限公司,車間工人繁忙有序,勞動場面如同外面的天氣,熱火朝天。 在研發實驗室里,記者見到了科技特派員何云,他正和其他幾位工程師探討機械關鍵部位的設計。
科技特派員何云:在旱塬里實現了機械化
-
-
地處寧夏南部山區的西吉縣,紫花苜蓿留床36.1萬畝、青貯玉米40萬畝、一年生禾草3.75萬畝,年產干草及秸稈年50萬噸、調制加工青貯飼草200萬噸以上,全縣肉牛飼養量38.3萬頭,肉羊飼養量63萬只,飼草產量完全能夠滿足現有飼養需求。但是,苜蓿草地退化嚴重,新種植草地受干旱、雜草、病蟲鼠害危害嚴重,管理水平不高,機械化作業水平低,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強,制約了產業的高效發展。
寧夏西吉來了科技特派團 專給牧草產業“把脈”
-
-
電視劇《山海情》熱播后,統計顯示我國食用菌銷量增長了10%。然而,種出一朵菌菇容易,要把它易地規模化、產業化,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