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俞慧友
6月18日,湖南鋰資源創新應用大會在湖南郴州市臨武縣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臨武縣著力依托資源優勢,大力推動鋰電新能源產業全鏈條開發,發展特色鮮明的鋰電新能源產業集群,打造“電池產業之都”。
近年來,湖南省儲能材料產業發展迅速,形成了從基礎原材料、關鍵材料、電池到回收利用的全產業鏈條,構建了產業鏈條完整、區域特色鮮明、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產業集群。郴州市臨武縣礦產資源豐富,該縣發現固體礦種46種(含亞種),已探明儲量22種,已發現礦床(點)92處。據湖南省礦調所初步勘查,該縣潛在氧化鋰儲量達500萬噸以上,具有資源儲量大、開采條件便利、資源回收率高等特點。
為搶抓新能源發展契機,臨武縣與同濟大學合作,高標準編制了10平方公里的電池產業發展規劃;與廣東省電池行業協會、天津市動力電池產業集群共同打造了湘粵(臨武)電池產業集聚區。截至目前,當地電池產業集聚區已引進鋰電新能源企業28家,涵蓋鋰電池產業上游、中游、下游及資源綜合回收利用,并形成了“鏈主+鏈條”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其中,以安能旗勝為鏈主,構建了采選、冶煉、正極材料、鋰電池制造、二氧化硅提純、鋰渣綜合回收利用一體化開發產業鏈;以大中礦業為鏈主,構建了采選、冶煉、電池及新材料的產業鏈;以科力遠為鏈主,構建了礦山、選廠、冶煉、電芯、儲能、城市礦山的“循環鏈”;以威領股份為鏈主,構建了采選、冶煉、鋰電池制造、尾砂鋰渣綜合回收利用產業鏈。
另悉,2024年4月,湖南省政府出臺《支持郴州市鋰電新能源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2024年6月,《湖南省鋰電池及先進儲能材料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發布,明確了全省鋰電池及先進儲能材料“一核一極三輔”的發展戰略,將郴州列入全省新能源產業的重要增長極。這些政策均為臨武打造千億級鋰電池產業集群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受訪者供圖)